2009年2月26日星期四

小说家言

正好上《外国小说欣赏》,这个“必修的选修课”我还是很喜欢的。正好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小说,人类为什么要写小说。就在和菜头那里看到了村上春树的获奖演讲。转贴过来,可以印给学生看。
============

村上春树:永远在蛋这一边

〖转自“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http://btr.blogbus.com/logs/35673202.html
http://btr.blogbus.com/logs/35718560.html

[btr注] 本文是村上春树2009年2月22日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的演讲稿。由btr译自以色列《Haaretz》报。

今天我作为一个小说家来到耶路撒冷,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职业撒谎者。
当然,并不只有小说家才撒谎。政治家也做这个,我们都知道。外交官和军人有时也说他们自己的那种谎,二手车销售员、肉贩和建筑商也是。但小说家的谎言与其他人的不同,因为没有人会批评小说家说谎不道德。甚至,他说的谎言越好、越大、制造谎言的方式越有独创性,他就越有可能受到公众和评论家的表扬。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的回答会是这样:即,通过讲述精巧的谎言——也就是说,通过编造看起来是真实的虚构故事——小说家能够把一种真实带到新的地方,赋予它新的见解。在多数情况下,要以原初的形态领会一个事实并准确描绘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把事实从它的藏身之处诱出,将之转移到虚构之地,用虚构的形式取而代之,以试图抓住它的尾巴。然而,为了完成这点,我们必须首先厘清在我们之中真实在哪儿。要编造优秀的谎言,这是一种重要的资质。
不过,今天我不打算撒谎。我会努力尽可能地诚实。一年里有几天我不说谎,今天碰巧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让我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很多人建议我不要来这儿领取耶路撒冷奖。有些人甚至警告我,如果我来,他们就会策划抵制我的书。
此中的原因,当然是肆虐于加沙地区的激烈战争。联合国报道,有超过一千多人在被封锁的加沙城内失去了生命,其中不少是手无寸铁的公民——孩子和老人。
收到获奖通知后,我多次问自己,是否要在像这样的时候到以色列来,接受一个文学奖是不是合适,这是否会造成一种印象,让人以为我支持冲突的某一方,以为我赞同某国决意释放其压倒性军事力量的政策。当然,我不愿予人这种印象。我不赞同任何战争,我不支持任何国家。当然,我也不想看见我的书遭到抵制。
然而最终,经过仔细考虑,我下定决心来到这里。我如此决定的原因之一是,有太多人建议我不要来。或许,就像许多其他小说家,对于人们要我做的事,我倾向于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人们告诉我——尤其当他们警告我——“别去那儿,”“别做那个,”我就倾向于想去那儿,想做那个。你们或许可以说,这是我作为小说家的天性。小说家是异类。他们不能真正相信任何他们没有亲眼看过、亲手接触过的东西。
而那就是我为什么在这儿。我宁愿来这儿,而非呆在远处。我宁愿亲眼来看,而非不去观看。我宁愿向你们演讲,而非什么都不说。
这并不是说我来这儿,是来传达政治讯息的。当然,做出是非判断是小说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然而,把这些判断传达给他人的方式,要留给每个作家来决定。我自己宁愿把它们转化为故事——趋向于超现实的故事。因此今天我不打算站在你们面前,传达直接的政治讯息。
但请你们允许我发表一条非常私人的讯息。这是我写小说时一直记在心里的东西。我从未郑重其事到把它写在纸上,贴到墙上:而宁愿,把它刻在我内心的墙上,它大约如此:
“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对,不管墙有多么正确,蛋有多么错,我都会站在蛋这一边。其他人会不得不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许时间或历史会决定。如果有一个小说家,不管出于何种理由,所写的作品站在墙那边,那么这样的作品会有什么价值呢?
这个隐喻的涵义是什么?有些情况下,它实在太简单明白了。轰炸机、坦克、火箭和白磷炮弹是那坚硬的高墙。蛋是那些被碾碎、被烧焦、被射杀的手无寸铁的平民。这是该隐喻的涵义之一。
可这不是全部。它有更深刻的涵义。这样来想。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一个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灵魂,被包裹在一个脆弱的壳里。我是如此,你们每一个人也是。而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面对着一堵坚硬的高墙。这堵墙有个名字:它叫体制(The System)。体制应该保护我们,但有时,它不再受任何人所控,然后它开始杀害我们,及令我们杀害他人——无情地,高效地,系统地。
我写小说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使个人灵魂的尊严显现,并用光芒照耀它。故事的用意是敲响警钟,使一道光线对准体制,以防止它使我们的灵魂陷于它的网络而贬低灵魂。我完全相信,小说家的任务是通过写作故事来不断试图厘清每个个体灵魂的独特性——生与死的故事,爱的故事,使人哭泣、使人害怕得发抖和捧腹大笑的故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日复一日,以极其严肃的态度编造着虚构故事的原因。
我的父亲去年去世,享年九十。他是位退休教师,兼佛教僧人。读研究院时,他应征入伍,被派去中国打仗。我是战后出生的孩子,经常看见他每日早餐前,在家里的佛坛前长时间虔诚地祈祷。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告诉我他是在为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祈祷。
他说,他为所有死去的人祈祷,无论敌友。我凝视着他跪在祭坛前的背影,似乎感到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
我的父亲死了,他带走了他的记忆,我永远不可能了解的记忆。但潜藏在他周围的死亡气息却留在了我自身的记忆里。这是少数几样我从他那儿承继下去的东西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之一。
今天我只希望向你们传达一件事。我们都是人类,都是超越国籍、种族、宗教的个体,都是脆弱的蛋,面对着一堵叫作“体制”的坚硬的墙。显然,我们没有获胜的希望。这堵墙太高,太强——也太冷。假如我们有任何赢的希望,那一定来自我们对于自身及他人灵魂绝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信任,来自于我们灵魂聚集一处获得的温暖。
花点时间想一想这个吧。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真实的、活着的灵魂。体制没有这种东西。我们一定不能让体制来利用我们。我们一定不能让体制完全失去控制。体制没有造就我们,我们造就了体制。
那就是所有我要对你们说的话。
我很荣幸获得耶路撒冷奖。我很荣幸我的书正被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们阅读着。我也很高兴今天有这机会向你们演讲。
(完)

2009年2月22日星期日

选择性小折腾

话说折腾元年,各大网站纷纷被低俗。从牛博到豆瓣,但凡草泥马出没的地方,无一幸免,数以千万计的博客,更不在话下。连歪酷之类很不折腾的博客主站都被低俗了,真正不知今夕何夕。对于那些“持不同生活见解者”(崔卫平先生发明的新词),在如此严峻的河蟹形势之下,想找个好使合用的博客,偶尔哼哼草泥马之歌,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朋友向我推荐Google博客Blogspot,试用近半个月,比较满意。特别是它的博客列表功能很好很强大,不管朋友的博客或者你关注的博客开在哪家网站,只要在这个列表中加入链接,它就能跟踪对方的RSS,随时显示更新的情况。单凭这一点,我就有点爱上Blogspot了,准备打理打理,用用熟,就正式搬迁。

不过昨天在使用这个强大的博客列表时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别家网站的博客更新都能顺利捕捉到,唯独新浪博客例外。你可以看到,在我的博客列表中,有一部分新浪博客的更新状态始终显示为“1年前”,而事实上这一年来对方明明是在不断更新的。


更有趣的是更多的新浪博客却可以显示更新的,比如肖雪慧、谢泳、胡发云、梁卫星、苏祖祥、苦李、胡发展等等都没问题。显然不是技术上的Bug,很是奇怪。凭我愚笨的脑袋推测,只有一种可能:在日益复杂的河蟹形势下,新浪发明了一种新的战术,可以称之为“选择性小折腾”。
那么,选择的依据和标准又是什么呢?

左右阵营么?从我以上列出的名字你就知道不对。会不会是08县长呢?据我所知韩寒同学应该是没有做县长。看来新浪网对低俗标准的掌握比较灵活,让人难以捉摸。

总之,我们看到了作为最大中文门户网站的新浪,对“专项治理行动”的精神有新的理解。一般情况下,他放弃了以往封博、删帖之类简单粗暴的斗争手段,而改之以静悄悄实施小型外科手术的方法。这在技术上有点像计生工作中对育龄男女实施结扎手术,通过阻断信息管路的办法来降低低俗信息和不河蟹言论的繁殖、扩散功能,尽量削弱其不良影响。

我据此判断,新浪肯定还有另外一手——屏蔽搜索。我试了一下,用百度和Google搜索了一下傅国涌先生首发在新浪的文章《期待一个权利主导的“对话时代”》,结果是:百度上,其他网站上转贴的可以搜到,而新浪上的搜不到;Google上都可以搜到。看来我这个判断不完全正确,或者就是新浪的屏蔽对Google的搜索引擎不起作用。我的网络技术太菜,不想继续做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笨实验,如果哪位行家闲得蛋疼,不妨研究研究。

站在新浪的立场上考虑,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现实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维持了其包容、开放的形象——咱没把你卵子切掉,你至少还可以自娱自乐,这在一般人心理上确实会觉得好受些。其次是可以在真理部监查的时候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咱毕竟给人动过手术了,采取过措施和放任自流毕竟是不同的么,更不用说刀子仍然在新浪手里,他保留着必要时采取断然措施的权力。

我承认,我对新浪在博客管理上这一新举措新发明的揣度,确实是出于一种阴暗的心理。但我其实不打算批评新浪,更不会奢望新浪博客低俗到牛博的地步。这只是新浪对河蟹事业的创造性贡献,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他着想,河蟹社会,这个家不好当啊。在家要做媳妇得看婆婆的脸色,在外要做小姐挣钱养家,容易吗。柴米油盐是小事,“To be or not to be”,才是个问题。就说绝育手术吧,对付畜牲用的是阉割,对人才用结扎。改阉割为结扎,毕竟是文明了进步了。在这点上,草泥马们是不是隐约感受到新浪赐予的那么一点人的待遇呢?

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

无须辩论

关于文理分科那档子事,没什么好讲的。要讲,也不会比阿啃同学和邮差同学(邮差同学的文章怎么没了呢?莫非河蟹了?)讲得好,更不必说傅老师的观点。晚上看钱江频道主要是想看看傅老师怎么与人辩论。一向只看过傅老师做讲座做访谈,在公共媒体上参加辩论似乎还是第一次。不过因为有事,回家已经十点钟,所以只看到下半场。

节目还没结束,收到短信:“杭师院博导令我羞耻。”可怜杭师院出身的阿啃同学,痛心疾首啊。

其实是这样,我觉得我们还没到辩论时代。辩论时代的前提是辩论者须站稳公民身份,参与辩论的知识分子须有独立的知识分子人格,而不是某种“正确思想”的化身,不是“我懂你不懂”的权威人格。没有这个前提,博导跟市侩差别不大。

范美忠上电视,遇见正义化身郭跳跳。傅老师上电视,遇见手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培养社会主义人材的赵博导。怎么辩?

阿啃说上课谈了同样的问题,学生比博导说得好。那是当然,学生不懂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学生只需要常识。

其实半个小时看下来,感受最深的是博导之流,现实长现实短,念兹在兹的全是与时俱进、顺应现实,市侩辩风加市侩逻辑,真是现今教育最具讽刺性的象征,当然也是中国教育的最大成果,谈什么文理分科呢?

建议这些电视辩论节目的主持人,胡一虎也好钟山也好,今后提早一周给某些嘉宾发一本《罗伯特议事规则》,或许可以让辩论少一点口水战的味道。

2009年2月20日星期五

小喇叭广播一下:傅国涌老师TV Show

频道: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
时间:周六(21日)晚上9:30-10:30
标题:谁反对,谁赞成?
内容:高中文理分科讨论
关心教育,明天晚上有时间的朋友们,不妨关注一下。

欢迎转帖。

2009年2月13日星期五

○九书单(四)

贩书的,好人多啊!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上午在公民1776同学的博客上看到“城市之光书单一份”,对其中几本书比较感兴趣,而且是特价。尤其是应星的《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这是久寻不见的。问得“城市之光”书店的豆瓣网址,把店家小药师发在小组里的书单粗粗过了一遍。除了应星的书,还有《现代化的陷阱》,这是借来读的,但一直没买到;《思辨录》岳父有简装本(《思辨随笔》),这本是第四次修订,又是精装本,值得收藏。于是匆匆罗列几本,豆邮发去求购。不曾想药师兄是个急性子,傍晚就接到他电话,说书已寄出,明日可到。呵,还真没见过这样贩书的家伙,遇到爽利人,淘书竟如此爽利。所以在此要向列位光顾此地的书虫书痴书蠹郑重推荐宁波“城市之光”书店,请上豆瓣http://www.douban.com/group/ningbobooks/,看到喜欢的,给老板药师发豆邮就是,省心啊。
43.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应星著,三联书店2001、12
44.思辨录:王元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
45.中国远征军缅甸荡寇志:孙克刚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9
46.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中国问题报告):何清涟著,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1一版/1998、9四刷
47.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意]登特列夫著,李日章、梁捷、王利译,新星出版社2008、6
48.现代日本小说集:周氏兄弟合译文集:周作人、鲁迅译,新星出版社2006、1
49.莫斯科1941:战火中的城市与人民:[英]罗德里克•布雷斯韦特著,曹建海译,新星出版社2008、6
50.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美]托尼·朱特著,章乐天译,新星出版社2007、9
计107元含快递费。

2009年2月11日星期三

○九书单(三)

第一天上班,收到几本重要的书。中国人过年真耽误事儿,央视一幢大楼可以在几个小时内烧个精光,我的书却在路上走不动。现在好了,书到了,时间没了。
38.五四爱国运动资料——近代史资料(总24号)1959年第1号: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辑,科学出版社1959、4
39.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下):舒新城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10一版/1964、2三刷
40.常识:梁文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41.打开一个封闭的世界——我的异域听与写:夏榆著,花城出版社2008、1
42.准谈风月:江晓原、王一方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9

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九书单(二)

昨晚大约十点半,朋友发来短信:“央楼侧楼在燃烧。”第一反应是竟是,恐怖袭击,大概是因为911那个夜晚留下的惊悚至今未消吧。于是上网。呵,这算是牛年第一次“正式”“大规模”上网了,除了为买书而上网留过消息、接过邮件。带着点自恋说句煽情话,当上网、读书成为略显奢侈的事情,当面对自己的身体就像面对口袋里的票子一样开始考虑怎么开销比较持久的时候,有一个结果已经很明白了——人到中年矣。
好了,记书账,余者后叙。
卓越网:
19.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袁伟时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0
20.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学术史丛书):陈平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21.杜威与中国(大师与中国):张宝贵编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
22.中国新闻传播史(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方汉奇主编,方汉奇、丁淦林、黄瑚、薛飞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一版/2008、8十二刷
23.黑信封:[罗]诺曼·马内阿著,邹亚译,吉林出版集团2008、3
24.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罗]诺曼·马内阿著,章艳译,吉林出版集团2008、3
25.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0版):[美]亨利·罗伯特著,袁天鹏、孙涤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
26.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李金铨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27.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安德烈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2
28.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学者书库·史丛):徐鼎新、钱小明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7一版/1992、10二刷
29.五四新文化的源流:陈万雄著,三联书店1997、1一版/1997、11二刷
30.学者答问录:戴晴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11
31.五四运动回忆录(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3
32.商界旧踪(旧踪丛书6):朱英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1
33.一滴泪:巫宁坤著,远景出版社2002、7
34.来自远方的拷问——哈维尔自传:瓦茨拉夫·哈维尔著,亦名译,倾向出版社2003初版/2004二刷
35.读库0805,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9、1
36.读库0806,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9、1
37.读库0900,张立宪主编

○九书单(一)

1.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华姿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2一版/2007、12五刷
2.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陈志武著,中信出版社2008、10一版/2008、12三刷
3.转山——边境流浪者:谢旺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4.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美]巴巴拉·W·塔奇曼著,万里新译,新星出版社2007、9
5.中国人的性格(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系列):李亦园、杨国枢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4一版/2006、7二刷
6.城市九章:陈冠中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1
7.许倬云问学记:许倬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8.战争:[法]勒克莱齐奥著,李焰明、袁筱一译,许钧校订,1994、12一版/1998、3二刷
9.诉讼笔录:[法]让-马·居·勒克莱齐奥著,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0一版
10.被劫持的私生活:肉唐僧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12
11.流氓的归来——一部回忆录:[罗]诺曼·马内阿著,邵文实、梁禾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8、3
12.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史研究译丛):[美]魏斐德著,章红、陈雁、金燕、张晓阳译,周育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
13.恐怖时代的哲学——与哈贝马斯和德里达对话:[美]博拉朵莉著,王志宏译,华夏出版社2005、9
14.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德]古多·克诺普著,王燕生、周祖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
15.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政治学名著译丛):[德]罗伯特·米歇尔斯著,任军锋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一版/2004、4二刷
16.不该遗忘的胡先驌(背景丛书):胡宗刚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5
17.与孩子的天性合作——一位德国青年在中国的教育梦:[德]卢安克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2
18.我在英格兰学师范——华德福教育亲历记:李泽武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12
——最后两本与另两册华德福自编的纪念册装在一个朴素的布袋子里一同寄来,扉页上都题写着“成都华德福学校敬赠 2009、1、9”。是谁的手笔,黄晓星,还是李泽武?谢谢小狐!谢谢成都华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