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0日星期日

示弱声明

看了很多5·7飙车事件的新闻,我要很不负责任地说一句:了无新意。


你可以骂我没心没肺,但你不得不承认,当非正常的死亡成为常态的时候,你是无法从这样或那样的死亡中看到不同的。无论是浙大的优秀毕业生,还是不认字的矿工,甚至吃毒奶的无知婴儿,都死得一样没新意——生命被漠视,在这一点上,所有贫贱的生命一律平等。

一个年轻人。一座被称为天堂的好地狱。平静的生活。可以期待的小小的“幸福”。一场组织观看的电影,以及随之而来的飞来横祸。然后会怎样?亲友同学的眼泪很快会被遗忘,成为常态的非正常死亡,不像小概率事件那样容易被人记住。

只有一点确定无疑,这个青年的生命,最终会变成交管部门年终统计中的一个数字,为一堆庞大的数字加上一个不足挂齿的“一”。数字没有生命,就像地震中死去的学生,你甚至不需要知道他们的名字,所有希望留下个体生命记录的企图都将被视为“垫付”。

问题是,毫无新意的死亡让人们变得极度敏感,变成对权力的极度不信任。人们宁愿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抗议。一个在这个城市里长大的年轻人说,“‘默哀’是惟一一個能被接受用來表達群眾聲音的方式”,人们只能以这种最本能、最无力也最无奈的方式来抗议。这就是另一位谭先生所说的“示弱”,被剥夺了示威权利的人们,只能示弱。然后在“弱”的积蓄中,等待肖申克走向自我毁灭。

其实,除了默哀,还有另一种示弱的方式。
70KM之后,谭卓一位同乡建了一个独立网页,你可以在页顶看到“本站声明”:

本人周×× ,同是湖南宁乡人,
煤炭坝镇滴,内容转自网络,不关我事,
我声明我不认识太多的字,只是复制来的,
故本人不对以上内容负法律责任,
请不要跨省追捕。要详查请自己联系
原作者或联系长沙市公安局国保大队谢谢


如此示弱,犹感不够,周同学又专门开出“免责声明”,以免除了解真相传播真相的责任。因为,在这个国度,了解真相传播真相是危险的,是要负“垫付”责任的。

免责声明
1.本人是虽非文盲,以上内容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2.此事与本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本着“看贴(虽然看不懂)回贴,利人利己的论坛优秀传统美德”,顶起帖子来,本人并不明白其主贴或跟贴全部或部分之意思(包括但不限于贴之内容的识别、阅读、理解、分析、记忆等等),
3.本人在此留言均为网络上复制,回帖之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汉字、拼音、外文字母、单词、句子、图片、影像、录音,以及前述之各种任意组合等等)完全来源于国际互联网。并且不代表本人同意、支持或者反对楼主观点。
4.如本人的行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请警察召唤我。
5.因删贴不及时所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或责任本人概不负责。    
6.本人谢绝任何跨省或跨国追捕行为,如有需要请直接联系楼主、原作者以及网络管理员或法人代表。 
7.此声明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
也许,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示弱的智慧将成为公民发表言论的主要创造力。

2009年5月4日星期一

潦潦草草的纪念

上午八点接到通知,要“国旗下讲话”,内容是纪念五四爱国运动。是个极好的话题,而今年初又恰好读了一点与五四有关的书,做了一点与五四有关的事。我有兴趣。但九点钟开讲,只好做点潦草的纪念了。用不到四十分钟,连编带抄大致拟写几句,临场又诌几句,语无伦次,很多扯淡,很多车轱辘话。是遗憾。但不管怎样,这个话题,让别人讲,不如我来讲,哈。
要看真正的纪念,不妨移步阿啃同学的“读书写字”读他的宏文《从五四的多元到革命的一元》。
===============

学五四精神 做现代公民

1919年5月4日,为了抗议巴黎和会做出损害中国主权的决议,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大中学校的三千多名青年学生,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并举行示威游行。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的爱国运动,但它不仅仅是青年学生出于民族义愤而发动的一次抗议行动,甚至不仅仅是此后数个月内波及全国的罢课、罢工、罢市的斗争。它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开启了一代中国青年心智的伟大的启蒙运动。
陈独秀、胡适之,五四的一代思想巨子,披荆斩棘,革故鼎新,进行再造文明的尝试;罗家伦、傅斯年,五四的一代青年学子,意气风发,勇立潮头,探求老大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前仆后继。
九十年过去了,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应该怎样来纪念五四?我以为,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要弘扬“五四”精神,首先是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真正的现代公民。
什么是五四精神?
它是《新青年》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民主与科学的伟大思想。
它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它是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它是五四青年对知识、对文明进步的追求。
五四青年一方面追求个性的解放,另一方面怀抱着改造社会的理想,正是我们当代青年的榜样。
正如五四的代表人物胡适先生对北大学生所说的:“你的最大责任是要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他认为,只有“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
当代青年要继承五四的精神,就要学习五四青年坚持独立人格、追求个人健康发展的勇气。
当代青年要继承五四的精神,就要学习五四青年关心社会、改造社会的责任感,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文明、理性的现代公民。

2009/05/04

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无主题怀旧——Joan Baez

多么美丽的老太太啊。
“I've already taken the Grammy.”呃,一句之转,褪尽钻石与陈锈。


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

文件存档:《国家人权行动计划(09-10年)》

重要文件。存档备查。

国新办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09-10年)》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3日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全文如下: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2009━20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九年四月·北京

目 录

导 言
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
(一)工作权利
(二)基本生活水准权利
(三)社会保障权利
(四)健康权利
(五)受教育权利
(六)文化权利
(七)环境权利
(八)农民权益的保障
(九)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人权保障
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
(一)人身权利
(二)被羁押者的权利
(三)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
(四)宗教信仰自由
(五)知情权
(六)参与权
(七)表达权
(八)监督权
三、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保障
(一)少数民族权利
(二)妇女权利
(三)儿童权利
(四)老年人权利
(五)残疾人权利
四、人权教育
五、国际人权义务的履行及国际人权领域交流与合作
(一)国际人权义务的履行
(二)国际人权领域交流与合作

[点击阅读详细内容,或见下列网址]

新华网获授权发布的网址: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13/content_11177077.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原文网址:
http://www.gov.cn/jrzg/2009-04/13/content_1283983.htm

2009年4月14日星期二

世事如“烟”

我是烟民,烟龄不短,但没想到,对烟这个东西,还是很无知。

最牛房管局长就不说了。转几张刚刚在凤凰网上看到的PP,真张见识呢。

第一个,最新魔术
链接:百元一根天价烟

yan1
yan2
yan3
yan4

第二个其实不稀奇,只是第一次在网上看到
链接:招待烟

yan5
yan6

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九书单(七)

最近淘书最多的去处是宁波小药师的城市之光。两个月下来,倍受打击。这家伙太狠毒了,有时看着他甩下的书单,欲哭无泪。你想想看,从文青时代淘昆德拉、村上春树,到近年读桑塔格,那都是照着书上码洋一本本辛苦攒起来的。可他小药师像练摊的,三联新星苏教人大人文中华书局上海世纪,哗啦啦摆一地,基本五折偶尔四折六折。冲动起来直想再买一遍,好降低均价。被他忽悠惨了,完全处于催眠状态,乖乖掏钱。以下除益智书廊买的《上来透口气》,其它都得自城市之光。记不胜记,贴个书名完事儿。

91.中国经济史(上下)/侯家驹著,新星出版社2008、1

92.新宪政论(宪政译丛)/[美]斯蒂芬·L·埃尔金、卡罗尔·爱德华·索乌坦编,周叶谦译,三联书店1997、8

93.一个被放弃的选择(中生代思想书系)/黄克武著,新星出版社2006、5

94.五十回忆(旧籍新刊)/黄绍竑著,岳麓书社1999、4

95.经历(旧籍新刊)/邹韬奋著,岳麓书社1999、1

96.茨维塔耶娃文集·小说戏剧/茨维塔耶娃著,汪剑钊主编,杨怀玉等译,东方出版社2003、1

97.茨维塔耶娃文集·散文随笔/茨维塔耶娃著,汪剑钊主编,董晓等译,东方出版社2003、1

98.茨维塔耶娃文集——回忆录/茨维塔耶娃著,汪剑钊主编,董晓译,东方出版社2003、1

99.诗经名物新证/扬之水著,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2

100.为历史学辩护/[法]马克·布洛赫著,张和声、程郁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

101.语言与文化(“大家小书”第三辑)/罗常培著, 北京出版社2004、1一版/2004、9三刷

102.史学遗产六讲(“大家小书”第三辑)/白寿彝著,北京出版社2004、1一版/2004、3二刷

103.陸費逵與中華書局/俞筱堯、劉彥捷編,中華書局2002、1

104.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萨孟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105.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萨孟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106.帕斯顿信札/[英]奈特编,田亮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107.约婚夫妇(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意]曼佐尼著,吕同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4

108.讲述中国历史(上下)/[美]魏斐德著,梁禾主编,东方出版社2008、6

109.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日本中国学文萃)/西原大辅著,赵怡译,中华书局2008、5

110.尤利西斯的自缚:政治思想笔记/冯克利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5一版/2005、2二刷

111.不祥的蛋/(俄) 米·布尔加科夫著,曹国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

112.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社会与思想丛书)/[美]纳坦·塔科夫著,邓文正译,三联书店2001、5

113.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海外名家名作)/张朋园著,岳麓书社2002、12

114.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海外名家名作)/[美]汪荣祖著,岳麓书社2000、10一版/2001、4二刷

115.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社会与历史译丛)/[意]卡洛·金斯伯格著,朱歌姝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

116.无聊与兴趣(心理自助丛书)/[德]维蕾娜·卡斯特著,晏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

117.成功:解读童话(心理自助丛书)/[德]维蕾娜·卡斯特著,晏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

118.乐趣与负罪感(心理自助丛书)/[德]伊尔玛·迪尔巴·布尔瑙茨基著,杨毅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

119.上来透口气/[英]乔治·奥威尔著,孙仲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2

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

○九书单(六)

上个月买书失控,简直是囤积。慢慢记。

80.好色的哈姆莱特/小白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3
——自从在小白的博客里看到出书的预告就开始热切期盼。想不到这书难找,豆瓣也迟迟没有确切的消息。后来还是在小白博客里知道99书城在卖,原来是99的“独家好书”。

81.现代汉诗:1917年以来的理论与实践(99学术文库•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美]奚密著,奚密、宋炳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8
——发现这套书里有刘剑梅一本《革命与情爱》。这个刘剑梅已经不是与他父亲写两地书时的刘剑梅了,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马里兰大学副教授。这一本原是英文写的,估计是她的博士论文。想找来看看她有没有成为新一代“汉学家”的潜力。

82.民国采访战:《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阿班回忆录/[美]哈雷特•阿班著,杨植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傅国涌先生在博客里作了年度推荐

83.恐怖分子/[美]约翰•厄普代克著,刘子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2
——裤腰带上黑体大字号,“美国总统奥巴马最崇敬的作家”。想起突然畅销的奥勒留《沉思录》,插个草标,“总理的枕边书”。等哪天老子阔了,印一千本,也弄个裤腰带,印上,“《沉思录》,胡说的厕上书”,雇十个小朋友,站大街上直接往人车篮里丢。

84.论真实——不扯淡的智慧/[美[哈里•G•法兰克福著,孙涤、郑荣清译,译林出版社2009、1
——骗钱可以,愿打愿挨。2万7千字,弄俩译者,丫挺,这叫。

85.五十年代的尘埃/唐德刚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12一版/2009、3三刷
——“被公认为最出色的梅兰芳传记”,又是裤腰带上印的。当年读《晚清七十年》,那是触电的感觉,可是我发觉我对唐叔叔的文字是越读越没感觉了。习惯性追读,是不好的习惯,就此打住吧。

86.碧莉荑丝之歌(图本散文译丛)/[法]P•路易著,管筱明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5
——这本买了有一阵子了,读过大半,都没找到感觉,就塞在书堆里。前几天读小白,才想起来。所谓“图本”,最生气。就是找些“低俗”的露点名画,胡乱贴,一打开,感觉就像进了哪个PP党的帖子。建议大家别买。

87.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德]迪特里希•施万尼茨著,刘锐、刘雨生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6
——很好的普及本启蒙书,留在办公室,自己翻翻,借给学生。

88.出埃及记/[美]里昂•尤里斯著,高卫民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
——作者的身份,美籍犹太人,就像阿伦特。1956年阿以战争,作者在现场,战地记者。让人想起海明威,但海明威去欧洲,是“国际纵队”。尤里斯不是,他是犹太人,叫什么好?有距离的自己人,有认同的旁观者——就像阿伦特——这是吸引我的地方。

89.大教堂/[美]雷蒙德•卡佛著,肖铁译,译林出版社2009、1
——恕我孤陋寡闻,据说国内有批卡佛迷,迷卡相当有年头。不做文青很多年,我去年才听说老卡其人,上个月刚刚读完这本书。好。怎么个好法?不知道。卡佛什么都不想告诉你,他只想讲些没头没脑的故事,写些没脸没皮糙的老爷们儿和没心没肺的俗娘们儿,让你觉得生活原本是如此无趣——就像《羽毛》里那个其丑无比的孩子——不如喝它一杯,或者来支大麻烟。他让你觉得,人,如果不是死于酒精,就该死于烟。也许卡佛成功,只因为他如此执著地无趣着,用如此无趣的文字写如此无趣的生活,真实得连痛苦也谈不上。等他戒掉酒瘾,等他扬名立万,等他摆脱无趣的生活,开始“第二次生命”,他就只有一条路——死了。
上一个中译本没读过,《你在圣•弗兰西斯科做什么?》,译者于晓丹,翻译《洛丽塔》的那个,在《读库0901》里说卡佛的身后事。挺八卦的。

90.同时——随笔与演说(苏珊•桑塔格文集)/黄灿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
——文集出到桑奶奶去世四年后,应该是最后一本了吧。喜欢桑塔格文字,所谓陌生化。黄灿然说翻译桑塔格这样的文体家,“若是读者觉得我的译文‘读起来蛮好的’我听起来也许是失职,就像若是读者觉得我的译文‘读起来蛮困难的’我听起来也许是恭维。”我不同意。黄灿然译得不错,但这句话表达得不准确。如果为了显示“桑塔格是一位瞄准金字塔顶尖的作家”,而有意译得让人“读起来蛮困难”,那也是装丫挺。我倒是同意他另一种说法:“适当保留异质性或外国性”,并“尽可能地保留多些桑塔格的文风”。我肯定不是黄所谓的“最顶尖的读者”,但我还是挺喜欢桑塔格的文风,顺便也比较喜欢黄的翻译。

2009年4月9日星期四

鄙国大革命,汉学新成果

《毛泽东最后的革命》 (香港星克尔出版公司2009年中文简体字版)

马若德(麦克法夸尔)著

丁学良《四十年研磨出这部文革通史》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1849355&PostID=17011380

马若德(麦克法夸尔)

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汉学是个什么学?

有小盆友来翻书,突然提出一个很学术的问题:“这个汉学,到底是个什么学啊?”被他问倒,连忙推搪:有问题,问百度。回头觉得不好意思,再写几句不学术的,给小盆友看。

名词解释不难。

百度百科“汉学”词条:“(西文Sinology)指国外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学科。又称中国学。”

而维基的解释是:“汉学(Sinology)或称中国学(China Studies)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包括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经济等等,甚至也包括对于海外华人的研究。汉学最初只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主要研究古文和哲学、文学等,不包括现代中国的研究。二战后,也逐渐开始研究现代中国。”

但是我觉得,所谓“汉学”,大概算得上世界学术史上最奇怪的一个门类。

说它“奇怪”,是因为我没有听说过另外有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在其国外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比如“法兰西学”、“英吉利学”、“俄罗斯学”,来研究其本土的全部问题。以某个国家、民族作为研究方向,这在任何一国的学术界都存在,但多为学者个体的学术行为,小有气候的也常局限于小范围学术团体,所以至多称为“某国研究”。就研究者数量、研究规模以及学科边界而言,庞大到独立成“学”,不说绝无仅有,恐怕也没有哪国之“学”可与汉学相颉颃。比如国内学术界有日本问题研究,有苏联研究专家,有社科院美国所,但从来没听到过“日本学”、“苏联学”、“美国学”之类的命名。

不过你也可以说它不奇怪。如果以我国官家学院的惯常思路来说,这个现象很好解释——它证明了吾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证明了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泽被四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是因为我天朝上国当年何其强大乃尔,四夷宾服,引无数海外学者竞折腰;研究现当代中国问题的,当然是曾经的大国正在崛起,并必将再次勃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廿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啊。

要我说,以一国为一学的奇怪之处,在于奇怪之国造就奇怪之学。仔细推敲起来,又不奇怪。因为按理来说,一国之外的学人尽管有旁观者清的优势,但也仅有这点优势,除此之外,无论是资料的占有,还是调查研究的便利,局外人都是无法与本土学人相比的。更重要的是生于斯老于斯死于斯的切肤之感,这是不在此种文化土壤中的人所无法获至的。如果某国一反常理,在古今所有领域,长久地吸引着大量异域学者把宝贵的学术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它,并收获大量创造性学术成果,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它本土的学术研究靠不住。

靠不住的原因大约有三:一是“说不得”,二是“说得不对”,三是“说得不够”。

第一种情况来自禁忌,即专制权力压制学术自由,导致本土学者的学术活动有很多不能触碰的领域。学术禁忌对本土政治学和宗教学影响至巨。

第二种情况复杂些,最重要的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不正常和意识形态的宣传需要,导致问题被掩盖、真相被扭曲,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说了比不说还不好,这方面本土史学是重灾区,几无可读。

第三种情况则与第一种情况系出同源,林林总总的学术禁区使得本土学人不仅没有资料占有的优势和调查研究的便利,反而常常陷入无米下炊的尴尬境地。这也是现当代政治、历史研究的命门。

本土的学术生态如此,“非我族类”便有隙可乘。领袖说过,这个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要来占领。“汉学”也者,这么来的。费正清、孔飞力、史景迁等辈,赖此为生。道理很简单。

有一个现象很能说明问题:何炳棣、余英时们均在国内打下学术基础,移居海外后厚积薄发,率为汉学大宗。而更多留在大陆或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教育背景与他们相近,学术成就却不可同日而语。

最要命的是,以上三种情况长久存在,形成体制化的学术环境,进而内化为侏儒化的学术人格,导致学术良知的普遍丧失和学术能力的整体低下,海外“汉学”能不兴乎。

当然,你可以举出几个有追求、有担当的本土学者来反驳我,但这种学者终归是稀有动物。在这块学术土壤中,他们不仅得不到保护和褒奖,反而常常被目为异类,必欲剿灭而后快。顾准那种“拆下肋骨当火把”的精神使他在极端恶劣的学术环境里,获得了局部的突破,这与其说是本土学者的骄傲,不如说是本土学界的悲哀。近年民间研究空间稍为开阔一些,但茅海建、谢泳们,不是少数派,就是边缘拾荒者。一句话,这样的光,你们沾不上。

说汉学,不能不说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它在思想、政治、经济、历史诸多领域里,给我们这些生活在中国的人揭示出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中国,受到国内学界和读者的持续热捧是应该的。近日看到99文库推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不妨关注,也许能带出一点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气象,至少可以让我们阅读的触角延伸到夏志清、王德威、李欧梵“三家村”之外——三家村正是这套译丛的顾问。

“汉学”功在当代,善莫大焉。但我们要明白,汉学,是纠错之学,是祛魅之学,是拨乱反正之学,是填补空白之学。什么时候汉学不再是显学了,才算本正源清。

说来说去,好像也是常识。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最优美的咸湿文字

http://habor.bokee.com/inc/Image3.jpg
小白笔下的色文、色书、色图,不是一般的好看。
陈村序小白,第一句说,“每个人都是性的灾民”。那么小白就是救灾来的。但小白不是性学家,他是读书人。洋文牛逼,好读洋书,从古希腊陶器到现代后现代的绘画、影像,特别有心却没半点野心。从没见过有人这么真诚地热爱色情文化,这么深情地赞美色情文化,不是研究不是忽悠,只是一点点真实的小趣味。

最难的是热爱而不沉溺,直白而不耸动视听。对色情元素,无论是集体有意识禁断的,还是个体无意识暧昧的,他只作冷眼热心的旁观。这份放松,在一种长久扭曲的文化土壤里面,简直是异秉。

其实我觉得这本文集收录的还不算小白最出色的文字。我记得在天涯第一次读到《下体为他颤响》,简直着迷。文笔之优美,逗引我一路追读。从博客到纸媒,小白就是我衡量文字好坏的标尺之一。

因为小白那篇名文,我找来皮埃尔·路易士的《碧莉荑丝之歌》(湖南文艺2006版,管筱明译;小白则译作《比梨蒂丝歌谣集》),可是读下来全无感觉。桑塔格“反对阐释”,艾柯要限制过度诠释。当然有可能是译者的问题,但我就此相信阐释文本原来也可以比被阐释的文本写得更美。

小白很低调很神秘,至少我至今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也不知道他多大年纪。也好,没有冗余信息的干扰,对小白的着迷纯粹是文字的着迷,对小白的认知也纯然来自文字内部的认知。

2009年4月4日星期六

常识也是雷区

刚刚读过《常识》,继续学习“常识”——

常识之梁文道
http://www.my1510.cn/author.php?mantaoleung

常识之谭作人
http://zuoren54.blog.hexun.com/

发件人 Blog

2009年4月3日星期五

让我们都来做小学生

徐贲先生在南方都市报专栏写了篇文章《“不高兴”先生要学会说理》,这件事让“不高兴”先生很不高兴。“不高兴”先生以其一贯的不高兴风格作出了回应。他说《不高兴》一书“语言逻辑是非常严密的”,也就是说,“不高兴”先生是很会说理的。因为“不高兴”先生逻辑严密、很会说理,所以他很不高兴地喝斥徐先生“不懂就不要在这里丢人现眼”,批评徐先生“水平很低”,连带痛责发表这篇文章的“这家报纸的水平太低”。“不高兴”先生的逻辑严密到什么程度呢?试看这句:“我们的书已经卖出了37万本,那么看我们的书的都是小学生吗?”哦是的是的,买《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的人基本上都是家长和老师啊。

自从愤青时代读过《中国人可以说不》之后,我就对那些“不”先生们绕道而行。倒不是因为我觉悟了,从此不愤青了,而是《说不》这本书让我觉得像“不”先生那样做愤青,实在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打那以后,只要大老远看见“不”先生攥拳梗脖、挥斥方遒,我就拐进胡同小巷逃得屁滚尿流。《不高兴》行世,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要为了证明鸡蛋有多臭,就去把臭鸡蛋买回来尝一尝。省下银子和时间,买点读点好书不是更好吗。这是我的功利主义,没办法。

可是“不高兴”先生的确是太强悍了,强悍到你不能对他视而不见。前阵子读《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徐贲先生对阿伦特的解读让我很受用。没想到今天看到广州日报对“不高兴”先生的采访,简直拍案惊奇。尤其是这一句:“这种混淆视听的说法实在愚蠢,他(徐贲)的阅读能力之低连小学生都比不上。”“不高兴”先生,你不知道我读到你这句不高兴的话有多高兴。我对身边的同事说,让我们都来做小学生吧!

“不高兴”先生的专访在这里http://news.dayoo.com/guangzhou/200904/03/53872_5604349.htm,大家来学“不高兴”先生说理。
徐贲先生的文章《“不高兴”先生要学会说理》在这里,大家来学做小学生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04/02/content_748387.htm

《中国不高兴》一书的作者之一王小东

2009年4月2日星期四

身边有个好公民

远足归来,接傅老师电话,说《南方周末》30版有个“豆腐干”文章,题目是《我可不可以不做官》,作者是浙江桐乡一中学教师,名字叫李肇忠。傅老师问我认识否。我说李肇忠就是苦李。傅老师大笑:“我说你们桐乡怎么又出来一位牛人老师呢。明天遇见他,请转告,说得非常好,谢谢他!”
发件人 Blog

http://www.infzm.com/content/26402

我们做的这点事儿

几天前收到《读写月报•新教育》第二期,那个曾经让一干老少爷们儿焦虑万分的“母亲•母爱”专题终于印出来了。
拿在手里第一感觉,仿佛《水浒传》的开头,洪太尉误走妖孽:朝廷命官一不小心,放出恁多妖孽,伺机作乱,祸害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当然,身当和谐盛世,断不容为非作歹。况且小小妖孽不成气候,道行自不可与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相比较,没本事“打下汴梁,夺他鸟位”,只可小小地造次。
小小的造次也让人高兴。此外,再说三个词。

第一,郁闷
匆匆翻阅一过,为之气结,对李老大童小狐两位同学很生气。
首先是封二上PP的做法很二。不打招呼就出卖人家色相,忒不厚道。尤其不满的是将本人弄成怒目金刚的模样,简直就是陷害嘛,完全不符合本人慈眉善目的本相。
其次,所谓“主持”,那是贬义词啊知道不。直接把哥儿几个划进李咏朱军的行列,不爽。
最不满的是老大小狐竟冒充真理部,手起刀落,河蟹如仪《奇怪的圣诞包裹》原文及点评,竟然全数删去。李同学做贼心虚,躲在QQ上坏笑,竟敢声称只是“小动作”,他可知丫的刀刀割在人心尖子上。现将《奇怪的圣诞包裹》点评及其他两个下刀处(括号内红字为原文)贴出来,以正视听——
五年级下册《奇怪的圣诞包裹》点评
文中“母亲”有两个,两个都很可疑。
对于在海外做寓公的叔公,祖国就是母亲。遥想当年抗战军兴,由北平南下上海,上海沦陷再入租界,尔后逃离“母亲”,直奔美坚利而去。当然,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几十年之后,怀念之情泛滥,偏不能“把心一横”,回到“母亲”身边。“谁叫我的儿孙统统在美国”,理由也很充分。于是在大洋彼岸兀自搜罗母亲意象,自造爱国胜境。于是怨怼远在香港的子侄辈——你们的礼物竟不能抚慰我思母深情!于是,“泥土”作为象征体被隆重推出。
(用崇高化的“泥土”作礼物,的确够奇怪。我们不妨拿阿赫玛托娃的诗歌《祖国土》来与之对照。诗人中连用七个否定句,坚决拒绝用“祖国土”去负载一切貌似深重、实际上虚幻不实的情感、价值或者意义,然后她写道:“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这是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在诗人看来,只有当我们“躺在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我们才可以“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而在这一家四口的眼里,叔公俨然成了精神领袖。爸爸率先领会叔公的崇高思想,妈妈则更富感性——因此也更具杀伤力——她用肖邦的故事对叔公的爱国之心作了更深刻的诠释,为儿女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于是统一思想,全家齐上阵,为迎合叔公的爱国热情奋袖出臂。最后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所有的灵魂都得到了升华。两个“母亲”就这样达成一致,完成了对孩子的教育。
设若康德地下有知,也许生气:“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只是让他们能适应当前的世界——即使它是个堕落的世界。”(《论教育学》P8,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二年级下册《妈妈的爱》点评
给儿子打扇和打伞,儿子得病她急得落泪,品质有疵她毫不犹豫批评,前四节生活化的描写使母亲形象真实可感,妈妈的爱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琐琐碎碎,柔软绵密。不料第五节平地里起惊雷:“妈妈告诉我:‘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祖国妈妈。’”妈妈形象瞬间高大庄严起来。这个包袱抖得太突兀,太有海拔
![这个包袱抖得太邪门!原诗到此为止(载于《儿童文学》1982年第2期),编者生怕学生不领会其中奥义,好心肠加一句,“啊,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孰不知正是妈妈这番正义凛然的教诲,让人顿生吞苍蝇的“亲切”感觉。]
母爱是人类最朴素最本真的情感,母爱本身就是意义。对母爱空洞的拔高,是对“妈妈”和“祖国”的双重损害
。[母爱是人类最朴素最本真的情感,母爱本身就是意义,任何在母性之外强加到妈妈头上的“爱”,不是欺骗就是虚伪。
相比其他语系,“祖国”一词在汉语中的语义本就含混不清,(英语中“祖国”有几种表述方式,a fatherland,a motherland,a mother country,a homeland。)这且不说,以“妈妈的爱”为饵料,传达虚假的情感,进行空洞的教化,是对“妈妈”和“祖国”的双重损害。罪孽!]


四年级下册《七子之歌(三首)》点评
《七子之歌》原诗有题记:“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诗人有“精诚所至,金石能开”之信心,今之港澳可使瞑目也;而“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诗人未尽之志,则寄望于宝岛矣
。[三首诗的选择,我们要充分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套用股市术语,回归板块是国家话语中的一支绩优股。]
读现代史,常感佩于五四一代知识者的家国情结和社会关怀。身当社会转型的大变局,家国之殇是他们难以消除的内心隐痛,社会建设则是他们不敢或忘的现实使命感,这是他们做学问、发言论的道德起点和思想旨归,平时潜伏在心,一旦世事丕变或触景感怀,则适时而发。青年闻一多负笈海外,“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的心情尤为强烈,而“以励国人之奋兴”的祈望也属当然。因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声声嘶喊,痛彻肝腑,读来真切。反观今人动辄以“母亲”比兴,却往往而无视“母亲”之困厄,全无现实之担当,无病呻吟行状令人腻味作呕。
说到此,令人为难。统一话题,何其沉重。其中有历史地位争论,有现实价值分歧,又何等复杂。不幸教育者面对的恰恰是尚无价值判断能力的十岁儿童,要他们如何理解,如何担负?

第二,歉疚
批评完老大与小狐,再自我批评。
尘埃基本落定,但心里很是惭愧。负责一个版本,结果只做了些细琐的工作。重点批评的文章,一无能力二无精神,做不了;最后的综述,硬是赖掉,幸而坏人里也有好人,阿啃兄一力承当,罪过。全赖阿龙同学和倪江老师,两篇大文章读下来,才知自己幸而没写,正好偷偷沾点小光。
另外,勘误两处:
一是P31,《儿子们》点评,第二位学生姓名是“计矗峰”,不是“李矗峰”。因为原为“无名氏”(学生最初没写姓名),是后来请苦李兄查到,再通报初阳的,可能在沟通过程中以讹传讹了。只好请苦李向计同学道歉。
二是P42,《瑞恩的井》点评,“母亲不随意答应孩子要求募捐的请求”,“募捐”一词不通。是我的责任,看了多少遍竟没看出来。

第三,说明
下面是向小狐同学如实汇报小组分工情况的说明,可见大家的努力和我的惭愧。

北师大版
成员:
吕栋、倪江、蒋瑞龙、马秀敏、章新其、陆晨华、李肇忠
分工:
一、重点评析文章:
倪江:《〈母亲的纯净水〉的贫困》(3310字)
蒋瑞龙:《药》(3640字)
二、课文点评:
吕栋、陆晨华、马秀敏、章新其、李肇忠
 ◇说明:这个工作是共同完成的。最初的点评由吕承担部分篇目,其余陆、马、李、章也分别点评数个篇目(并未全部采用),最后由吕负责整合完成。很难精确计算具体的工作量。
 ◇必须指出,童蓓蓓同学对我们批评的批评弥补了很大的不足,至关重要。建议李玉龙同志为她颁发特别贡献奖:)
三、评分:
吕栋
 ◇说明:三个版本的评分最后由郭、蔡、吕共同讨论确定,其中以郭的意见为主。
四、“母亲”出现次数统计:
吕栋
五、推荐理由:
吕栋
 ◇说明:整个专题十二篇推荐课文由郭、冷、吕分别撰写,各写四篇。
另外,综述由郭、蔡完成,吕没有丝毫贡献,已向蔡声明,只署郭、蔡名字。若蔡提供的综述定稿上还有吕的署名,纯属误会,当不予采信。
其余事项须向郭同学咨询,他是总负责。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转]网络神兽的现实生活

网络神兽的现实生活
(转自科学松鼠会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1081.html

瘦驼 发表于 2009-03-12 16:00

刊于《新京报-新知周刊》

牛儿很生气,牛年最牛的居然不是它们。2009年动物界的风头都被一匹马给抢了。这是一匹诞生于互联网的神马,对不起,如果您不喜欢它的名字请忍一下,我在本文中只引用一次:“草泥马”。

温驯家畜擅长化学战

它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一头“想象中的动物”?其实它根本不是马,看看脚就很清楚了。马属于奇蹄目动物,四蹄不分瓣,而这种“马”的脚是分瓣的,显然属于偶蹄目。再看仔细些,神马的脚掌宽大,蹄甲很小,应该属于骆驼科。其实,它正是一种南美洲骆驼———羊驼(Vicugna pacos)。一般认为,现存的骆驼科动物有6种,其祖先生活在北美洲。大约1200万年前,分家开始了。其中一支向北跨过白令陆桥来到欧亚大陆,并进入北非。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骆驼,现存双峰驼和单峰驼两个物种。另一支则“下南洋”,从北美洲来到安第斯山区,这一支被称为“羊驼族”。羊驼就属于该支。

羊驼的原生地在安第斯山区。有资料称早在6000年前,当地人就驯化了它,直到欧洲人来到这片大陆之前,羊驼和驼羊(后文中会提到)是南美洲仅有的两种家畜。羊驼看起来跟大绵羊很相似,遍身长毛。羊驼在当地土著居民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的毛被用来编织绳子、寝具、毛衣、手套、帽子、袜子还有著名的大披风,而它们的肉则是人们食物中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

像其他骆驼一样,羊驼脾气好极了,如果是熟人,它会很配合地跟你亲昵。不过如果是生客,我还劝你慢慢接近它们———这种可爱的动物有一手独门绝技———“啐”。如果你运气好,它只啐你一口唾沫,如果不幸,命中你脸的会是一团热气腾腾的绿色化学武器。那是没有完全消化的草加上它们的胃液,气味绝对让你终身难忘。

表亲身份难辨认

羊驼在南美还有三个表亲:驼羊、原驼和骆马。够绕口吧,这里我使用的是最被广泛接受的中文名称,很多时候人们羊驼、驼羊的乱叫一气,大家需要仔细甄别。比名字更绕的是它们之间的亲戚关系。会啐人绝技的不光是羊驼,它的表亲驼羊(Lama glama)也会这么干。驼羊是另一种被驯化的南美骆驼,它更像传统意义上的骆驼,身上的毛比羊驼短。而原驼和骆马是野生的品种,它们俩长得又很相似,都是栗色的短毛,精干的身材,其中原驼(Lama guanicoe)稍大,而骆马(Vicugna vicugna)是最小的骆驼科物种———我的名字“瘦驼”就是它的一个异名。

这四个表亲不仅长得像,更要命的是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杂交并且产生能繁育的后代,用所谓“生殖隔离”那一套理论,这四种根本就是一个物种。很多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干脆通称它们美洲驼。

最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才把它们的身世调查清楚,根据最新的DNA研究,大约在1040万年前,美洲骆驼的祖先发生了分化,现今羊驼的祖先同其他三个物种的祖先分道扬镳;640万年前骆马从羊驼那一支里分离出来,现在羊驼和骆马共同属于骆马属。另外的一支一直到140万年前才发生分裂,原驼和驼羊成为两个物种,这两者被划归驼羊属。

啰唆一堆,肯定有读者急着问:“到哪儿能亲眼看一看‘网络神兽’啊?”其实,在北京动物园鹿苑的一个角落里,就圈养着四五头羊驼,其中一头黑白花的羊驼,鼻子上长着一个大瘤,看起来还颇有几分吓人。那么,如果想买一头“神兽”又怎么办呢?这东西还真有卖的,1984年,美国人把羊驼从秘鲁带向世界,目前全美国有数万头羊驼。而我国2002年从澳大利亚引进了这种动物,目前一头羊驼幼畜的价格大概是1万元人民币。如果你有足够大的地方(养十头羊驼大概需要6亩地的空间),那就养几头玩儿吧,据说这是少数几种不会惹烦邻居的家畜。











羊驼的网络生活:马勒和歌碧。他们是草泥马家族中一对快乐的小情侣。点击这 里,偷窥他们的生活。

标签:, ,

作者简介
瘦驼

2009年3月5日星期四

○九书单(五)

雷锋同志说得好:“口袋里的钞票是有用的,可是,书架上的书是无用的,我要把有用的钞票投入到无用的书里去。”向雷锋同志学习!

51.荒废集:陈丹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52.靠不住的历史:杂书过眼录二集:谢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53.郭廷以口述自传(口述历史丛书):郭廷以口述,张朋园整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

——以上博库。

54—57.外国现代派作品选(ABCD四卷) :袁可嘉、董衡巽、郑克鲁选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读书时上图书馆借上海译文版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永远处于出借状态,等了两年,只借到一册。这套书实在难找,孔网上有卖,一是贵,二是不能在一家书店买齐,放弃。发现北京燕山有新版,查对目录,完全一样。这个燕山出版社,我曾经买到过两本山寨版的文学名著,此后便绕道而行。但这套出得还可以。

58.黄河边的中国:曹锦清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9一版/2006、3十三刷

——以上卓越。

59.梁启超与清季革命:张朋园著,吉林出版集团2007、12

60.梁启超与民国政治:张朋园著,吉林出版集团2007、8

61.12世纪文艺复兴(社会与历史译丛):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著,夏继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

62.盲刺客:[加拿大]玛·阿特伍德著,韩忠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

63.黑暗时期三女哲——施泰因,阿伦特,韦伊评传:[法]西尔维·库尔迁-德纳米著,高毅、高煜著,新星出版社2008、2

——以上城市之光。药师兄的书单,好东西不少,只能慢慢淘。

64.知识分子与观念人(人文视窗丛书):萧功秦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1

65.新世纪的思想地图(人文视窗丛书):许纪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1

66.倾斜的金字塔(人文视窗丛书):杨东平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1

——人文视窗另有秦晖的《思无涯,行有制》,好。

67.开端与终结(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丛书):列夫·舍斯托夫著,方珊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4

68.自我认知——哲学自传的体验(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丛书):尼·亚·别尔嘉耶夫著,汪剑钊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4

69.我是写人民的小说家(拉美作家谈创作):[巴西]若热·亚马多著,孙成敖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8

70.伯尔作品精粹(世界文学博览):倪诚恩选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12

71.概念恐惧·致死的病症(上海三联学术文库):[丹麦]基尔克郭尔著,京不特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1一版/2005、1二刷

72.创世纪——传说与译注:冯象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0

73.新订《人间词话》·广《人间词话》:佛雏校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7一版/1997、5五刷

——以上嘉兴勤俭路特价书店。

74.国家的神话(现代西方思想文库):[德]恩斯特·卡西尔著,范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1二版/2003、7三刷

75.信仰的力量(良知文丛):[英]塞缪尔·斯迈尔斯著,余星、李柏光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7一版/2001、1二刷

76.魏玛文化——一则短暂而璀璨的文化传奇:[美]彼得·盖伊著,刘森尧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8

——以上本地缘缘书店。

77.瑞典森林散步:茉莉著,允晨文化2008、11

78.孤琴:巫宁坤著,允晨文化2008、9

——以上木石书坊。见傅老师年度好书推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e46d90100c9vn.html

79.风雨读书声(《南方都市报》书评精选):陈朝华、崔向红主编,花城出版社2009、1

——傅老师赠。

2009年2月26日星期四

小说家言

正好上《外国小说欣赏》,这个“必修的选修课”我还是很喜欢的。正好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小说,人类为什么要写小说。就在和菜头那里看到了村上春树的获奖演讲。转贴过来,可以印给学生看。
============

村上春树:永远在蛋这一边

〖转自“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http://btr.blogbus.com/logs/35673202.html
http://btr.blogbus.com/logs/35718560.html

[btr注] 本文是村上春树2009年2月22日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的演讲稿。由btr译自以色列《Haaretz》报。

今天我作为一个小说家来到耶路撒冷,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职业撒谎者。
当然,并不只有小说家才撒谎。政治家也做这个,我们都知道。外交官和军人有时也说他们自己的那种谎,二手车销售员、肉贩和建筑商也是。但小说家的谎言与其他人的不同,因为没有人会批评小说家说谎不道德。甚至,他说的谎言越好、越大、制造谎言的方式越有独创性,他就越有可能受到公众和评论家的表扬。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的回答会是这样:即,通过讲述精巧的谎言——也就是说,通过编造看起来是真实的虚构故事——小说家能够把一种真实带到新的地方,赋予它新的见解。在多数情况下,要以原初的形态领会一个事实并准确描绘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把事实从它的藏身之处诱出,将之转移到虚构之地,用虚构的形式取而代之,以试图抓住它的尾巴。然而,为了完成这点,我们必须首先厘清在我们之中真实在哪儿。要编造优秀的谎言,这是一种重要的资质。
不过,今天我不打算撒谎。我会努力尽可能地诚实。一年里有几天我不说谎,今天碰巧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让我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很多人建议我不要来这儿领取耶路撒冷奖。有些人甚至警告我,如果我来,他们就会策划抵制我的书。
此中的原因,当然是肆虐于加沙地区的激烈战争。联合国报道,有超过一千多人在被封锁的加沙城内失去了生命,其中不少是手无寸铁的公民——孩子和老人。
收到获奖通知后,我多次问自己,是否要在像这样的时候到以色列来,接受一个文学奖是不是合适,这是否会造成一种印象,让人以为我支持冲突的某一方,以为我赞同某国决意释放其压倒性军事力量的政策。当然,我不愿予人这种印象。我不赞同任何战争,我不支持任何国家。当然,我也不想看见我的书遭到抵制。
然而最终,经过仔细考虑,我下定决心来到这里。我如此决定的原因之一是,有太多人建议我不要来。或许,就像许多其他小说家,对于人们要我做的事,我倾向于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人们告诉我——尤其当他们警告我——“别去那儿,”“别做那个,”我就倾向于想去那儿,想做那个。你们或许可以说,这是我作为小说家的天性。小说家是异类。他们不能真正相信任何他们没有亲眼看过、亲手接触过的东西。
而那就是我为什么在这儿。我宁愿来这儿,而非呆在远处。我宁愿亲眼来看,而非不去观看。我宁愿向你们演讲,而非什么都不说。
这并不是说我来这儿,是来传达政治讯息的。当然,做出是非判断是小说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然而,把这些判断传达给他人的方式,要留给每个作家来决定。我自己宁愿把它们转化为故事——趋向于超现实的故事。因此今天我不打算站在你们面前,传达直接的政治讯息。
但请你们允许我发表一条非常私人的讯息。这是我写小说时一直记在心里的东西。我从未郑重其事到把它写在纸上,贴到墙上:而宁愿,把它刻在我内心的墙上,它大约如此:
“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对,不管墙有多么正确,蛋有多么错,我都会站在蛋这一边。其他人会不得不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许时间或历史会决定。如果有一个小说家,不管出于何种理由,所写的作品站在墙那边,那么这样的作品会有什么价值呢?
这个隐喻的涵义是什么?有些情况下,它实在太简单明白了。轰炸机、坦克、火箭和白磷炮弹是那坚硬的高墙。蛋是那些被碾碎、被烧焦、被射杀的手无寸铁的平民。这是该隐喻的涵义之一。
可这不是全部。它有更深刻的涵义。这样来想。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一个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灵魂,被包裹在一个脆弱的壳里。我是如此,你们每一个人也是。而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面对着一堵坚硬的高墙。这堵墙有个名字:它叫体制(The System)。体制应该保护我们,但有时,它不再受任何人所控,然后它开始杀害我们,及令我们杀害他人——无情地,高效地,系统地。
我写小说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使个人灵魂的尊严显现,并用光芒照耀它。故事的用意是敲响警钟,使一道光线对准体制,以防止它使我们的灵魂陷于它的网络而贬低灵魂。我完全相信,小说家的任务是通过写作故事来不断试图厘清每个个体灵魂的独特性——生与死的故事,爱的故事,使人哭泣、使人害怕得发抖和捧腹大笑的故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日复一日,以极其严肃的态度编造着虚构故事的原因。
我的父亲去年去世,享年九十。他是位退休教师,兼佛教僧人。读研究院时,他应征入伍,被派去中国打仗。我是战后出生的孩子,经常看见他每日早餐前,在家里的佛坛前长时间虔诚地祈祷。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告诉我他是在为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祈祷。
他说,他为所有死去的人祈祷,无论敌友。我凝视着他跪在祭坛前的背影,似乎感到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
我的父亲死了,他带走了他的记忆,我永远不可能了解的记忆。但潜藏在他周围的死亡气息却留在了我自身的记忆里。这是少数几样我从他那儿承继下去的东西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之一。
今天我只希望向你们传达一件事。我们都是人类,都是超越国籍、种族、宗教的个体,都是脆弱的蛋,面对着一堵叫作“体制”的坚硬的墙。显然,我们没有获胜的希望。这堵墙太高,太强——也太冷。假如我们有任何赢的希望,那一定来自我们对于自身及他人灵魂绝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信任,来自于我们灵魂聚集一处获得的温暖。
花点时间想一想这个吧。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真实的、活着的灵魂。体制没有这种东西。我们一定不能让体制来利用我们。我们一定不能让体制完全失去控制。体制没有造就我们,我们造就了体制。
那就是所有我要对你们说的话。
我很荣幸获得耶路撒冷奖。我很荣幸我的书正被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们阅读着。我也很高兴今天有这机会向你们演讲。
(完)

2009年2月22日星期日

选择性小折腾

话说折腾元年,各大网站纷纷被低俗。从牛博到豆瓣,但凡草泥马出没的地方,无一幸免,数以千万计的博客,更不在话下。连歪酷之类很不折腾的博客主站都被低俗了,真正不知今夕何夕。对于那些“持不同生活见解者”(崔卫平先生发明的新词),在如此严峻的河蟹形势之下,想找个好使合用的博客,偶尔哼哼草泥马之歌,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朋友向我推荐Google博客Blogspot,试用近半个月,比较满意。特别是它的博客列表功能很好很强大,不管朋友的博客或者你关注的博客开在哪家网站,只要在这个列表中加入链接,它就能跟踪对方的RSS,随时显示更新的情况。单凭这一点,我就有点爱上Blogspot了,准备打理打理,用用熟,就正式搬迁。

不过昨天在使用这个强大的博客列表时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别家网站的博客更新都能顺利捕捉到,唯独新浪博客例外。你可以看到,在我的博客列表中,有一部分新浪博客的更新状态始终显示为“1年前”,而事实上这一年来对方明明是在不断更新的。


更有趣的是更多的新浪博客却可以显示更新的,比如肖雪慧、谢泳、胡发云、梁卫星、苏祖祥、苦李、胡发展等等都没问题。显然不是技术上的Bug,很是奇怪。凭我愚笨的脑袋推测,只有一种可能:在日益复杂的河蟹形势下,新浪发明了一种新的战术,可以称之为“选择性小折腾”。
那么,选择的依据和标准又是什么呢?

左右阵营么?从我以上列出的名字你就知道不对。会不会是08县长呢?据我所知韩寒同学应该是没有做县长。看来新浪网对低俗标准的掌握比较灵活,让人难以捉摸。

总之,我们看到了作为最大中文门户网站的新浪,对“专项治理行动”的精神有新的理解。一般情况下,他放弃了以往封博、删帖之类简单粗暴的斗争手段,而改之以静悄悄实施小型外科手术的方法。这在技术上有点像计生工作中对育龄男女实施结扎手术,通过阻断信息管路的办法来降低低俗信息和不河蟹言论的繁殖、扩散功能,尽量削弱其不良影响。

我据此判断,新浪肯定还有另外一手——屏蔽搜索。我试了一下,用百度和Google搜索了一下傅国涌先生首发在新浪的文章《期待一个权利主导的“对话时代”》,结果是:百度上,其他网站上转贴的可以搜到,而新浪上的搜不到;Google上都可以搜到。看来我这个判断不完全正确,或者就是新浪的屏蔽对Google的搜索引擎不起作用。我的网络技术太菜,不想继续做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笨实验,如果哪位行家闲得蛋疼,不妨研究研究。

站在新浪的立场上考虑,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现实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维持了其包容、开放的形象——咱没把你卵子切掉,你至少还可以自娱自乐,这在一般人心理上确实会觉得好受些。其次是可以在真理部监查的时候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咱毕竟给人动过手术了,采取过措施和放任自流毕竟是不同的么,更不用说刀子仍然在新浪手里,他保留着必要时采取断然措施的权力。

我承认,我对新浪在博客管理上这一新举措新发明的揣度,确实是出于一种阴暗的心理。但我其实不打算批评新浪,更不会奢望新浪博客低俗到牛博的地步。这只是新浪对河蟹事业的创造性贡献,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他着想,河蟹社会,这个家不好当啊。在家要做媳妇得看婆婆的脸色,在外要做小姐挣钱养家,容易吗。柴米油盐是小事,“To be or not to be”,才是个问题。就说绝育手术吧,对付畜牲用的是阉割,对人才用结扎。改阉割为结扎,毕竟是文明了进步了。在这点上,草泥马们是不是隐约感受到新浪赐予的那么一点人的待遇呢?

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

无须辩论

关于文理分科那档子事,没什么好讲的。要讲,也不会比阿啃同学和邮差同学(邮差同学的文章怎么没了呢?莫非河蟹了?)讲得好,更不必说傅老师的观点。晚上看钱江频道主要是想看看傅老师怎么与人辩论。一向只看过傅老师做讲座做访谈,在公共媒体上参加辩论似乎还是第一次。不过因为有事,回家已经十点钟,所以只看到下半场。

节目还没结束,收到短信:“杭师院博导令我羞耻。”可怜杭师院出身的阿啃同学,痛心疾首啊。

其实是这样,我觉得我们还没到辩论时代。辩论时代的前提是辩论者须站稳公民身份,参与辩论的知识分子须有独立的知识分子人格,而不是某种“正确思想”的化身,不是“我懂你不懂”的权威人格。没有这个前提,博导跟市侩差别不大。

范美忠上电视,遇见正义化身郭跳跳。傅老师上电视,遇见手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培养社会主义人材的赵博导。怎么辩?

阿啃说上课谈了同样的问题,学生比博导说得好。那是当然,学生不懂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学生只需要常识。

其实半个小时看下来,感受最深的是博导之流,现实长现实短,念兹在兹的全是与时俱进、顺应现实,市侩辩风加市侩逻辑,真是现今教育最具讽刺性的象征,当然也是中国教育的最大成果,谈什么文理分科呢?

建议这些电视辩论节目的主持人,胡一虎也好钟山也好,今后提早一周给某些嘉宾发一本《罗伯特议事规则》,或许可以让辩论少一点口水战的味道。

2009年2月20日星期五

小喇叭广播一下:傅国涌老师TV Show

频道: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
时间:周六(21日)晚上9:30-10:30
标题:谁反对,谁赞成?
内容:高中文理分科讨论
关心教育,明天晚上有时间的朋友们,不妨关注一下。

欢迎转帖。

2009年2月13日星期五

○九书单(四)

贩书的,好人多啊!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上午在公民1776同学的博客上看到“城市之光书单一份”,对其中几本书比较感兴趣,而且是特价。尤其是应星的《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这是久寻不见的。问得“城市之光”书店的豆瓣网址,把店家小药师发在小组里的书单粗粗过了一遍。除了应星的书,还有《现代化的陷阱》,这是借来读的,但一直没买到;《思辨录》岳父有简装本(《思辨随笔》),这本是第四次修订,又是精装本,值得收藏。于是匆匆罗列几本,豆邮发去求购。不曾想药师兄是个急性子,傍晚就接到他电话,说书已寄出,明日可到。呵,还真没见过这样贩书的家伙,遇到爽利人,淘书竟如此爽利。所以在此要向列位光顾此地的书虫书痴书蠹郑重推荐宁波“城市之光”书店,请上豆瓣http://www.douban.com/group/ningbobooks/,看到喜欢的,给老板药师发豆邮就是,省心啊。
43.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应星著,三联书店2001、12
44.思辨录:王元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
45.中国远征军缅甸荡寇志:孙克刚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9
46.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中国问题报告):何清涟著,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1一版/1998、9四刷
47.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意]登特列夫著,李日章、梁捷、王利译,新星出版社2008、6
48.现代日本小说集:周氏兄弟合译文集:周作人、鲁迅译,新星出版社2006、1
49.莫斯科1941:战火中的城市与人民:[英]罗德里克•布雷斯韦特著,曹建海译,新星出版社2008、6
50.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美]托尼·朱特著,章乐天译,新星出版社2007、9
计107元含快递费。

2009年2月11日星期三

○九书单(三)

第一天上班,收到几本重要的书。中国人过年真耽误事儿,央视一幢大楼可以在几个小时内烧个精光,我的书却在路上走不动。现在好了,书到了,时间没了。
38.五四爱国运动资料——近代史资料(总24号)1959年第1号: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辑,科学出版社1959、4
39.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下):舒新城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10一版/1964、2三刷
40.常识:梁文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41.打开一个封闭的世界——我的异域听与写:夏榆著,花城出版社2008、1
42.准谈风月:江晓原、王一方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9

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九书单(二)

昨晚大约十点半,朋友发来短信:“央楼侧楼在燃烧。”第一反应是竟是,恐怖袭击,大概是因为911那个夜晚留下的惊悚至今未消吧。于是上网。呵,这算是牛年第一次“正式”“大规模”上网了,除了为买书而上网留过消息、接过邮件。带着点自恋说句煽情话,当上网、读书成为略显奢侈的事情,当面对自己的身体就像面对口袋里的票子一样开始考虑怎么开销比较持久的时候,有一个结果已经很明白了——人到中年矣。
好了,记书账,余者后叙。
卓越网:
19.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袁伟时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0
20.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学术史丛书):陈平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21.杜威与中国(大师与中国):张宝贵编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
22.中国新闻传播史(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方汉奇主编,方汉奇、丁淦林、黄瑚、薛飞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一版/2008、8十二刷
23.黑信封:[罗]诺曼·马内阿著,邹亚译,吉林出版集团2008、3
24.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罗]诺曼·马内阿著,章艳译,吉林出版集团2008、3
25.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0版):[美]亨利·罗伯特著,袁天鹏、孙涤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
26.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李金铨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27.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安德烈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2
28.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学者书库·史丛):徐鼎新、钱小明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7一版/1992、10二刷
29.五四新文化的源流:陈万雄著,三联书店1997、1一版/1997、11二刷
30.学者答问录:戴晴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11
31.五四运动回忆录(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3
32.商界旧踪(旧踪丛书6):朱英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1
33.一滴泪:巫宁坤著,远景出版社2002、7
34.来自远方的拷问——哈维尔自传:瓦茨拉夫·哈维尔著,亦名译,倾向出版社2003初版/2004二刷
35.读库0805,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9、1
36.读库0806,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9、1
37.读库0900,张立宪主编

○九书单(一)

1.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华姿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2一版/2007、12五刷
2.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陈志武著,中信出版社2008、10一版/2008、12三刷
3.转山——边境流浪者:谢旺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4.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美]巴巴拉·W·塔奇曼著,万里新译,新星出版社2007、9
5.中国人的性格(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系列):李亦园、杨国枢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4一版/2006、7二刷
6.城市九章:陈冠中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1
7.许倬云问学记:许倬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8.战争:[法]勒克莱齐奥著,李焰明、袁筱一译,许钧校订,1994、12一版/1998、3二刷
9.诉讼笔录:[法]让-马·居·勒克莱齐奥著,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0一版
10.被劫持的私生活:肉唐僧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12
11.流氓的归来——一部回忆录:[罗]诺曼·马内阿著,邵文实、梁禾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8、3
12.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史研究译丛):[美]魏斐德著,章红、陈雁、金燕、张晓阳译,周育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
13.恐怖时代的哲学——与哈贝马斯和德里达对话:[美]博拉朵莉著,王志宏译,华夏出版社2005、9
14.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德]古多·克诺普著,王燕生、周祖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
15.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政治学名著译丛):[德]罗伯特·米歇尔斯著,任军锋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一版/2004、4二刷
16.不该遗忘的胡先驌(背景丛书):胡宗刚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5
17.与孩子的天性合作——一位德国青年在中国的教育梦:[德]卢安克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2
18.我在英格兰学师范——华德福教育亲历记:李泽武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12
——最后两本与另两册华德福自编的纪念册装在一个朴素的布袋子里一同寄来,扉页上都题写着“成都华德福学校敬赠 2009、1、9”。是谁的手笔,黄晓星,还是李泽武?谢谢小狐!谢谢成都华德福!